您现在的位置:马报免费资料 > 园丁风采 > 园丁风采 > 正文内容

把老乡关心的事办好(一线行走)

作者:admin 来源:未知 更新日期:2021-03-29 浏览次数:

   在每一项政策落地过程中,讲究工作方法,注重群众感受,才能让好政策落得准、立得住“收租金,有分红,家门口就能务工,不管咋算,都有赚头。 ”笑容洋溢的吴显刚掐着手指算起了致富账。 常年在外打工的他去年回到花茂,参与土地流转,又在村里的民宿找到了工作,日子越过越红火,逢人就夸村子好。

   村子好在哪?青砖黛瓦,鲜花绿草,游人如织,我们这个小村子正焕发勃勃生机。

   但很多人不知道,如今花繁叶茂的花茂村,曾经是名副其实的“荒茅田”:坡陡地贫,乡亲们广种薄收,粮食一年种出来不够半年吃,年轻人也都纷纷外出打工。 这些年,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,花茂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、田园文创等产业,贫穷落后面貌有了很大改观,但发展传统农业带来的管理粗放、结构单一、农户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仍未解决。 我和村干部商量,尝试动员村民联合起来修建蔬菜大棚,发展生态农业。

   愿意到此务工的,可领取工资。

   有其他工作的,也可以年终分红。 可没想到,第一次开会,就碰了壁。 “蔬菜大棚我们没搞过,赔了怎么办?”“种菜就比种粮食更挣钱吗?”……大家七嘴八舌讨论起来。

   吃了闭门羹的我有些疑惑,好政策为什么没人支持。

   “大家习惯了原来的生活,一旦改变,心里不踏实也可以理解。 再者说,没有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果,又怎能说这一定是‘好政策’?”村干部的一句话让我恍然大悟。 磨嘴皮子不行,那就做给大家看。 我一个人租了20多亩荒地,开始尝试种蔬菜。

   不仅回了本,还成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富裕户。

   数字不会说谎:搞特色农业,收入翻了几番,效果如何,一目了然。

   渐渐地,一些村民心动了,主动上门取经。 我觉得时机到了,再次提议,大家欣然同意。

   后来,村里又招商引资,吸引来优秀的农业企业,智能温室、生态餐厅等设施陆续建了起来。 在基层工作14年,我写了25本笔记。 笔记中有村里大事小情,也有日常心得感悟:政策好不好,自己说了不算,要多从群众视角来看。

   在每一项政策落地过程中,讲究工作方法,注重群众感受,接地气、冒热气、聚人气,把老乡关心的事办好,才能让好政策落得准、立得住。 (讲述者为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枫香镇花茂村党总支书记,本报记者苏滨采访整理)原刊于《人民日报》(2021年03月25日第13版)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【字体: